首页 |
试卷 |
课件 |
教案 |
素材 |
作文
备课 |
中考 |
高考 |
学习 |
教师 |
读物
《醉翁亭记》理解性默写(全)
《醉翁亭记》理解性默写
1.《醉翁亭记》以“________”五字领起,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,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。
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运用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几句概括描写了琅琊山的优美景色。
3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在开头以“________”和“________”两句分别描写滁州西南诸峰和其中琅琊山的美景。
4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的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,从听觉、视觉角度写酿泉。
5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在开头描写酿泉的位置和秀美景色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
6.叠词之美在音,读来珠落玉盘;更在意,品来状物鲜明、传情深刻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借叠词慕状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描泉水流动之韵。
7.到了滁州琅琊山,几经山路回转,终于看到泉水边的亭子,一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最是应景。
8.古文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,在后世流传。如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以“________”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。
9.《醉翁亭记》中欧阳修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,道出亭的来历:“________?________。________?________。”
10.《醉翁亭记》中自问自答,交代醉翁亭其名来历的两句是:________?________。
11.《醉翁亭记》中与“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”相照应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
1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向我们解释他自号“醉翁”原因。
13.欧阳修号醉翁,他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自叙雅号由来:________,________。
14.《醉翁亭记》中与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”意思相近的语句是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15.《醉翁亭记》中的名句“______,______”是全文的核心句,表明“醉”是表象,“乐”是根本。
16.《醉翁亭记》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17.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写出了山间朝暮之景。
18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两句描绘了林间日出朝雾消散和层云聚拢两种不同的景致,让人感受到明暗变化之美。
19.古文中常用四字短语来写日光流转之景,如《醉翁亭记》用“________”来总说琅琊山晨昏的光影。
20.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几句概括了山间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不同风光,一季一画面。
21.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,用清新的格调、凝练的词句勾勒了一幅乐趣无穷的四季景物图。
22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,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两句写出了琅琊山中生机勃勃的春夏之景。
23.《醉翁亭记》中,欧阳修细数山间四时之景的美好,以“________”写出了山间夏季景色的怡人。
24.《醉翁亭记》中作者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描绘秋冬季节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。”
25.我读到“枯藤老树昏鸦”时,想起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”一句描绘了截然不同的秋日景象。
26.《醉翁亭记》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。段末四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是小结,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。
27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描写了花木荣放之景,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28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意思是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,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,前面的人呼唤,后面的人答应,来来往往而不间断的,这是滁州人出游。
29.游客们的脸上都带着笑意,有人在路上欢唱,有人在树下休息,这让你不觉吟诵出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的两句:________,________。
30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这幸福和谐、老少同乐的美好场景是人们共同的渴望。
31.《醉翁亭记》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32.《醉翁亭记》中的太守宴就地取材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山野露营,别有一种大自然的风味,令人神往。
33.太守宴上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鱼肥美,酒甘醇(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。
34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描写太守之宴时,溪中钓的鱼是:“________”;泉水酿的酒是:“________”。
35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描绘了与民同乐的生动图画,其中有关酒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36.饮食与诗文,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山野风味散发着与民同乐的欢愉。
37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说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“丝”指的是弦乐器,“竹”指的是管乐器。“丝竹”往往合称,用来泛指传统的音乐。
38.古文中写到音乐的名句也很多,比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则用“________”来衬托“宴酣之乐”的别样热闹氛围。
39.酒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是欧阳修眼中宾客欢聚的景象。
40.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。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再现了太守与游人和乐融洽的场景。
41.《醉翁亭记》中醉翁自画像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
4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用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为自己留下了饮酒时的特写镜头。
43.《醉翁亭记》中描写喝醉太守的状态的语句是:________。
44.前有伏笔,后必照应;藏墨于首,显豁于尾。如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纷纷离去,是因为时令已晚,这跟前文的“暮而归”恰成照应,把这句话具体化了。
45.飞鸟本无意,却引情致起。欧阳修兴尽下山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陶然自得飞鸟本无情,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。
46.“动静结合”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。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”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,又写出了鸟的叫声,给人一种生动、不乏味的感觉。
47.《醉翁亭记》尾段中“________,________;________,________。”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,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。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,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。
48.欧阳修被贬滁州,却能为政一方,造福百姓“________,________”(《醉翁亭记》)以游人的快乐为乐,享受“乐民之乐”。
49.《醉翁亭记中》欧阳修并没有袒露胸怀,只含蓄地说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、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”前后呼应,并与“滁人游”、“太守宴”、“众宾欢”、“太守醉”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,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。
50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流露出为政一方、造福一方的自信、得意,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的语句是: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51.来到醉翁亭,欧阳修以“________”(《醉翁亭记》)道出了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。
52.《醉翁亭记》前文步步设疑,吸引读者不断追寻,最后结尾运用设问句:“________?________。”点出太守姓名,使其形象越发鲜明。
《醉翁亭记》理解性默写答案
1.答案:环滁皆山也。
2.答案:其西南诸峰;林壑尤美;望之蔚然而深秀者;琅琊也。
3.答案:林壑尤美;望之蔚然而深秀者。
4.答案:山行六七里;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;酿泉也。
5.答案:山行六七里;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。
6.答案: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;酿泉也。
7.答案:峰回路转;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;醉翁亭也。
8.答案:峰回路转。
9.答案:作亭者谁;山之僧智仙也;名之者谁;太守自谓也。
10.答案:名之者谁;太守自谓也。
11.答案:太守与客来饮于此;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;故自号曰醉翁也。
12.答案:太守与客来饮于此;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。
13.答案: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。
14.答案:醉翁之意不在酒;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15.答案:醉翁之意不在酒;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16.答案:山水之乐;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17.答案:若夫日出而林霏开;云归而岩穴暝;晦明变化者;山间之朝暮也。
18.答案:若夫日出而林霏开;云归而岩穴暝。
19.答案:晦明变化。
20.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;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;山间之四时也。
21.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;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。
22.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。
23.答案:佳木秀而繁阴。
24.答案: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。
25.答案:风霜高洁。
26.答案:朝而往;暮而归;四时之景不同;而乐亦无穷也。
27.答案:四时之景不同;而乐亦无穷也。
28.答案:至于负者歌于途;行者休于树;前者呼;后者应;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;滁人游也。
29.答案:(至于)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。
30.答案: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;滁人游也。
31.答案: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。
32.答案:临溪而渔;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;山肴野蔌;杂然而前陈者。
33.答案:临溪而渔;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。
34.答案:溪深而鱼肥;泉香而酒洌。
35.答案: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。
36.答案:山肴野蔌;杂然而前陈者;太守宴也。
37.答案:宴酣之乐;非丝非竹。
38.答案:非丝非竹。
39.答案:射者中;弈者胜;觥筹交错。
40.答案:觥筹交错;起坐而喧哗者;众宾欢也。
41.答案:苍颜白发;颓然乎其间者;太守醉也。
42.答案:苍颜白发;颓然乎其间者。
43.答案:颓然乎其间者。
44.答案:已而夕阳在山;人影散乱;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
45.答案:树林阴翳;鸣声上下;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
46.答案:树林阴翳;鸣声上下。
47.答案: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;而不知人之乐;人知从太守游而乐;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48.答案:人知从太守游而乐;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49.答案:醉能同其乐;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
50.答案:醉能同其乐;醒能述以文者。
51.答案:醉能同其乐。
52.答案:太守谓谁;庐陵欧阳修也。
《醉翁亭记》理解性默写
1.《醉翁亭记》以“________”五字领起,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,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。
答案:环滁皆山也。
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运用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几句概括描写了琅琊山的优美景色。
答案:其西南诸峰;林壑尤美;望之蔚然而深秀者;琅琊也。
3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在开头以“________”和“________”两句分别描写滁州西南诸峰和其中琅琊山的美景。
答案:林壑尤美;望之蔚然而深秀者。
4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的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,从听觉、视觉角度写酿泉。
答案:山行六七里;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;酿泉也。
5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在开头描写酿泉的位置和秀美景色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山行六七里;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。
6.叠词之美在音,读来珠落玉盘;更在意,品来状物鲜明、传情深刻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借叠词慕状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描泉水流动之韵。
答案:渐闻水声潺潺;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;酿泉也。
7.到了滁州琅琊山,几经山路回转,终于看到泉水边的亭子,一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最是应景。
答案:峰回路转;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;醉翁亭也。
8.古文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,在后世流传。如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以“________”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。
答案:峰回路转。
9.《醉翁亭记》中欧阳修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,道出亭的来历:“________?________。________?________。”
答案:作亭者谁;山之僧智仙也;名之者谁;太守自谓也。
10.《醉翁亭记》中自问自答,交代醉翁亭其名来历的两句是:________?________。
答案:名之者谁;太守自谓也。
11.《醉翁亭记》中与“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”相照应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
答案:太守与客来饮于此;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;故自号曰醉翁也。
1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向我们解释他自号“醉翁”原因。
答案:太守与客来饮于此;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。
13.欧阳修号醉翁,他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自叙雅号由来: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饮少辄醉;而年又最高。
14.《醉翁亭记》中与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”意思相近的语句是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答案:醉翁之意不在酒;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15.《醉翁亭记》中的名句“______,______”是全文的核心句,表明“醉”是表象,“乐”是根本。
答案:醉翁之意不在酒;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16.《醉翁亭记》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山水之乐;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17.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写出了山间朝暮之景。
答案:若夫日出而林霏开;云归而岩穴暝;晦明变化者;山间之朝暮也。
18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两句描绘了林间日出朝雾消散和层云聚拢两种不同的景致,让人感受到明暗变化之美。
答案:若夫日出而林霏开;云归而岩穴暝。
19.古文中常用四字短语来写日光流转之景,如《醉翁亭记》用“________”来总说琅琊山晨昏的光影。
答案:晦明变化。
20.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几句概括了山间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不同风光,一季一画面。
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;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;山间之四时也。
21.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,用清新的格调、凝练的词句勾勒了一幅乐趣无穷的四季景物图。
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;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。
22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,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两句写出了琅琊山中生机勃勃的春夏之景。
答案:野芳发而幽香;佳木秀而繁阴。
23.《醉翁亭记》中,欧阳修细数山间四时之景的美好,以“________”写出了山间夏季景色的怡人。
答案:佳木秀而繁阴。
24.《醉翁亭记》中作者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描绘秋冬季节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。”
答案:风霜高洁;水落而石出者。
25.我读到“枯藤老树昏鸦”时,想起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”一句描绘了截然不同的秋日景象。
答案:风霜高洁。
26.《醉翁亭记》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。段末四句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是小结,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。
答案:朝而往;暮而归;四时之景不同;而乐亦无穷也。
27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描写了花木荣放之景,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四时之景不同;而乐亦无穷也。
28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意思是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,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,前面的人呼唤,后面的人答应,来来往往而不间断的,这是滁州人出游。
答案:至于负者歌于途;行者休于树;前者呼;后者应;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;滁人游也。
29.游客们的脸上都带着笑意,有人在路上欢唱,有人在树下休息,这让你不觉吟诵出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的两句: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(至于)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。
30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这幸福和谐、老少同乐的美好场景是人们共同的渴望。
答案: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;滁人游也。
31.《醉翁亭记》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:________,________。
答案:伛偻提携;往来而不绝者。
32.《醉翁亭记》中的太守宴就地取材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山野露营,别有一种大自然的风味,令人神往。
答案:临溪而渔;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;山肴野蔌;杂然而前陈者。
33.太守宴上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鱼肥美,酒甘醇(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。
答案:临溪而渔;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。
34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描写太守之宴时,溪中钓的鱼是:“________”;泉水酿的酒是:“________”。
答案:溪深而鱼肥;泉香而酒洌。
35.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描绘了与民同乐的生动图画,其中有关酒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答案:酿泉为酒;泉香而酒洌。
36.饮食与诗文,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山野风味散发着与民同乐的欢愉。
答案:山肴野蔌;杂然而前陈者;太守宴也。
37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说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“丝”指的是弦乐器,“竹”指的是管乐器。“丝竹”往往合称,用来泛指传统的音乐。
答案:宴酣之乐;非丝非竹。
38.古文中写到音乐的名句也很多,比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则用“________”来衬托“宴酣之乐”的别样热闹氛围。
答案:非丝非竹。
39.酒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是欧阳修眼中宾客欢聚的景象。
答案:射者中;弈者胜;觥筹交错。
40.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。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再现了太守与游人和乐融洽的场景。
答案:觥筹交错;起坐而喧哗者;众宾欢也。
41.《醉翁亭记》中醉翁自画像的句子是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
答案:苍颜白发;颓然乎其间者;太守醉也。
42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用“________,________”为自己留下了饮酒时的特写镜头。
答案:苍颜白发;颓然乎其间者。
43.《醉翁亭记》中描写喝醉太守的状态的语句是:________。
答案:颓然乎其间者。
44.前有伏笔,后必照应;藏墨于首,显豁于尾。如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纷纷离去,是因为时令已晚,这跟前文的“暮而归”恰成照应,把这句话具体化了。
答案:已而夕阳在山;人影散乱;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
45.飞鸟本无意,却引情致起。欧阳修兴尽下山,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”,陶然自得飞鸟本无情,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。
答案:树林阴翳;鸣声上下;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
46.“动静结合”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。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“________,________”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,又写出了鸟的叫声,给人一种生动、不乏味的感觉。
答案:树林阴翳;鸣声上下。
47.《醉翁亭记》尾段中“________,________;________,________。”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,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。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,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。
答案: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;而不知人之乐;人知从太守游而乐;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48.欧阳修被贬滁州,却能为政一方,造福百姓“________,________”(《醉翁亭记》)以游人的快乐为乐,享受“乐民之乐”。
答案:人知从太守游而乐;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49.《醉翁亭记中》欧阳修并没有袒露胸怀,只含蓄地说:“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”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、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”前后呼应,并与“滁人游”、“太守宴”、“众宾欢”、“太守醉”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,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。
答案:醉能同其乐;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
50.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流露出为政一方、造福一方的自信、得意,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的语句是:“________,________”。
答案:醉能同其乐;醒能述以文者。
51.来到醉翁亭,欧阳修以“________”(《醉翁亭记》)道出了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。
答案:醉能同其乐。
52.《醉翁亭记》前文步步设疑,吸引读者不断追寻,最后结尾运用设问句:“________?________。”点出太守姓名,使其形象越发鲜明。
答案:太守谓谁;庐陵欧阳修也。
相关资料
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