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试卷 | 课件 | 教案 | 素材 | 作文
备课 | 中考 | 高考 | 学习 | 教师 | 读物
  
  
位置试卷下载 >>中考题库 >>现代文阅读 >>

利哈乔夫《细微处见高远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面小题。
细微处见高远
[苏联]利哈乔夫
①在林林总总的物质世界,宏大不能容纳于细小。而具有精神价值的领域,情形却不是这样:方寸虽小,包容巨大,假如你试图大中寓小,那么,大,将不复存在。
②一个人,如果有远大的生活目标,这目标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,体现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之中。在不为人知的场合,在偶然发生的事件中,时时处处须保持正直,这样,履行重大职责时,你才会始终诚实。远大的目标须贯穿人的一生,浸透他的一言一行。企图以卑劣渺小的手段达到高尚的目的,简直是南辕北辙,缘木求鱼。
③有句俗话说,“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”,这样说是十分有害的,也是很不道德的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《罪与罚》生动地展示了这样的主题。作品的主人公罗季昂。拉斯柯尔尼科夫想杀死令人厌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,弄到一大笔钱,然后用这些钱实现他的伟大抱负,为人类造福。结果事与愿违,他所承受的是内心世界的崩溃。目标遥远不能实现,罪行却真实而且具体。他的罪行是可怕的,没有什么理由可以为之开脱辩解。由此可见,想用卑鄙的手段去实现崇高的目标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。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,做事不论大小都应当以此为立身之本。
④小中寓大这一条普遍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,也适用于学术研究。科学真理高于一切,这一点应当体现在科学研究的各个具体环节,体现在科学工作者的日常举止与言行当中。假如在科学研究中追逐“渺小”的目标,因而违背事实,故弄玄虚,自我标榜,不惜借助某种“外力”作为凭证,热衷于结论的“精彩”,那么,这样的学者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堕落。也许,他不会立刻破产,但最终的毁灭是定而不移的!随意夸大业已取得的科研成果,或者稍稍背离事实,科学真理便失真、变形、走样,科学便不再成其为科学,而科学家本人或早或晚也就不再成其为科学家。随时保持远大目标,有始有终,态度坚决,无论做什么事,都会变得轻松而从容。
12. 文中阐明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(   )
A. 方寸虽小,包容巨大,假如你试图大中寓小,那么,大,将不复存在。
B. 一个人,如果有远大的生活目标,这目标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,体现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之中。
C. 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,做事不论大小都应当以此为立身之本。
D. 小中寓大这一条普遍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,也适用于学术研究。
13.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俗话“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”?
14.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(   )
A. 引用    B. 排比    C.反语 D.夸张

 

 

答案:

 
【答案】12. B13. 这是作者要批驳的观点,是作者树立的靶子。作者指出这种观点是有害的,不道德的,进而以《罪与罚》的主人公用卑鄙的手段想去实现崇高的目标,结果事与愿违为例,证明这种观点的行不通,从反面证明了诚实正直才是立身之本14. C
 

相关资料

  刘心武《一刻钟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侯发山《红枣飘香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约翰·康诺利《失物之书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丁立梅《看春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曹文芳《门前的田野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毕淑敏《在不安的世界里,给自己安全感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丰子恺《做父亲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孙道荣《补丁也开花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刘心武《蚂蚁唱歌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高洪波《弹弓王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宗璞《花朝节的纪念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叶惠娟《考卷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)
  非连续性阅读(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)
  赵克红《遇见白玉兰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)
  非连续性阅读(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)
  《再塑生命的人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三)
  伊萨克·巴别尔《家书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候发山《瓜香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李春雷《庄严的军礼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马南邨《不要空喊读书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余光中《花鸟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鲍勃·布劳顿《最暖心的事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张岱《舌尖上的非遗:“臭名远扬”的螺蛳粉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曹志芳《海棠花开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)
  《人体“司令部”如何组建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)
  《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二)
  肖复兴《超重的爱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竺可桢《天空的表情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《国行公祭,为佑世界和平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三)
  曹文军《传灯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利哈乔夫简介
  利哈乔夫《人应该有涵养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  利哈乔夫《论教养》阅读练习及答案(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题)

    

   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  浙ICP备050191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