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试卷 |
课件 |
教案 |
素材 |
作文
备课 |
中考 |
高考 |
学习 |
教师 |
读物
山东省2025届高三一轮百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山东省2025届高三一轮百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一、现代文阅读(35分)
(一)现代文阅读Ⅰ(本题共5小题,19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题。
材料一:
“书画同源”的说法很早。据《历代名画记》记载,最先创造文字与绘画时,二者“同体而未分”。照此,书画同源的“源”,就要追溯到象形文字了。不过“象形”在“六书”中只占其一,汉字中真正属于“象形”的不多。再把“书画同源”的概念扩大,便指向书画的工具、表现手段、艺术理念。绘画“六法”中的“骨法用笔”“经营位置”,相对于书法的笔法、构建。《历代名画记》的作者张彦远又说王献之作一笔书,陆探微作一笔画,“故知书画用笔同法”,这又把书画的“源”拉近了一步。
书法之于绘画,还可以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抽象的美学原则,而绘画也丰富了书法的美学思想。有位画家曾对我说:为什么人们常谈书法影响绘画而不大说绘画对书法的影响? 我想可以从书法更具抽象性这一特点作解释。但既然是“一笔书”“一笔画”,必定会互相影响。八大山人书法的中锋用笔,构图的空灵虚应,感情的冷峻超逸,很难说绘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从哪里开始,到哪里结束。我们甚至可以把八大山人的书法当绘画欣赏,或者把其绘画当书法欣赏。还有的画家,在书法中吸收树石的皴擦、兰竹的撇跳,比如石涛、徐渭等。石涛诗句“画法关通书法津,苍苍茫茫率天真”,说得很好,石涛绘画的“一画”论涵盖了书法,所谓“自一以及万,自万以治一,化一而成氤氲,天下之能事毕矣”。
我们可能较少涉及书法与绘画的相异。这里想先说一说书法有没有“内容”,如果有又是什么。书法艺术以墨线为主导,按照特定的文字形成结构,由一画,二画、三画……直至万画。书法的形式可以说即书法的全部。但按照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,在任何情况下,没有无内容的形式,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。书法的“形式”也是有内容的。
把书写的“素材”当作书法作品的内容,是最常见的误解。比如书法家写一首诗、一篇散文,那诗、散文便当作书法作品的“内容”了。但是那诗、散文并非直接对应于书法的“形式”,只是书写时采用的“素材”。书法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,就应当以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为对偶范畴。倘若只是以书写的文词为内容,书法岂不徒具外形? 岂不纯粹地成了某种工具? 书法家只要凭借自己的“技术”就可以表现“内容”,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到哪里去了? 书法的本体到哪里去了?
(摘编自沈鹏《书法,在比较中索解》)
材料二:
“书”与“画”本质区别较大,但“书画同源”,最初都是描摹物象。英国哲学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,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。我国文字学家唐兰也说:“文字的起源是图画。”图画是世界各民族文字共同的来源,象形是各民族文字形成的基本方式。但汉字的象形与其他民族古文字的象形多有差异。汉字采用点、线等相对抽象的符号来刻画物象的最根本特征,并对其进行提炼、概括和加工,甚至夸张变形,通过写意的方式展示物象本性,追求的是神似。而其他民族古文字的象形一般采用写实的手法描摹物象,侧重于形似。汉字的象形“画成其物,随体
点击本地免费下载
说明:
*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。
*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。
相关资料
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