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试卷 |
课件 |
教案 |
素材 |
作文
备课 |
中考 |
高考 |
学习 |
教师 |
读物
朱光潜《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(二)(10分)
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题目。
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
朱光潜
①一个人不喜欢诗,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?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。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。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,较纯粹,较精致。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、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,就是故事。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,不关注它们的艺术技巧,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。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,而是《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》之类的东西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,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。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,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。
②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,比如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: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这首诗之所以为诗,并不在其中故事,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,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,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。这个故事你和我都会说,这首诗却非你和我所作得出。读诗就要在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,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。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“趣味”。
③趣味是可以培养的。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,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。
④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,须逐渐把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。对于某一种诗,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,是一种新收获;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,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。学文学的人们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,依傍一家门户,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。这种人不但是近视,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;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和欣赏,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。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;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,就不能充分、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。
⑤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,生命时刻在进展,趣味也是如此。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,因为宇宙和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,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、新鲜的、有趣的。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。也就是说,读诗使我们觉得我们一直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。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,读过陶渊明的作品之后,便觉得它有诗。我们本来不觉得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,读过俄国现代诗之后,便觉得它也有诗。莎士比亚教会我们在罪孽灾祸中见出庄严伟大,罗丹教会我们在丑陋中见出新奇。生命生生不息,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。
⑥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,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以有真确的了解,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。
< align=right>(选自《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》,有删改)
11.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。
12. 一个人不喜欢诗,文学趣味就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请简要概括。
13. 请对本文的论证思路做简要分析。
14. 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?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
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,须逐渐把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。
答案:
11.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,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。(或: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) 12.示例: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,如果不喜欢诗,就只能欣赏到纯文学最粗浅的部分,而无法深入了解其本质,因此,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诗,他的文学趣味就会低下。 13.示例:首先,通过举例分析“一个人不喜欢诗,文学趣味就低下”的原因,进而提出中心论点;接着论证了“什么是趣味”“趣味可以培养”“趣味怎样培养”;最后,重申读诗的意义。(意近即可) 14.示例:比喻论证。把“培养趣味”比喻为“开疆辟土”,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培养趣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,化抽象为具体,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。
【解析】11.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。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出现在题目、首段和末段三个位置。本文的题目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”点明了论题。首段中的“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,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”和末段中的“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”都直接亮明了作者观点,均可作为中心论点。
12.本题考查提炼信息。
根据首段中的“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。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。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,较纯粹,较精致。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、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,就是故事”提炼可得: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,如果不喜欢诗,就只能欣赏到纯文学最粗浅的部分,而无法深入了解其本质,因此,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诗,他的文学趣味就会低下。
13.本题考查论证思路。
首段运用设问的形式,举例分析了一个不喜欢诗,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。进而在末句提出中心论点: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,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。
根据第②段中的“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‘趣味’”可知,本段论述了什么是趣味。
根据第③段中的“趣味是可以培养的。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,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”可知,本段论述了趣味是可以培养的。
第④段和第⑤段论述了怎样培养趣味。
末段得出结论: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。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,重申了读诗的意义。
14.本题考查论证方法。
根据句中的“好比”可知,运用比喻论证。把“培养趣味”比喻为“开疆辟土”。
开疆辟土: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用在此处表达的意思是培养趣味就像开辟疆土,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样,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比喻论证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论述的通俗易懂,更利于读者接受。
相关资料
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