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试卷 | 课件 | 教案 | 素材 | 作文
备课 | 中考 | 高考 | 学习 | 教师 | 读物
  
  
位置作文中心 >>中考满分作文 >>江苏省 >>

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“报平安”优秀范文(4篇)

2024江苏镇江中考作文
从“凭君传语报平安”,到邮寄信件、拨打电话、发送信息报平安,“一切安好”“安全抵达” “平安无事”“一切正常”“正在好转”等各种“报平安”之语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。关于 “报平安”,你有过怎样的体验或思考?
请以“报平安”为题写一篇文章。要求:
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“题目”后的横线上。
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,不少于600字。
③文中不得出现(或暗示)真实的人名、校名、地名。
 
报平安
一场薄秋的雨,透湿了院里未收的衣裳,花草低首又低首。
邻家的奶奶有两个女儿,有时一年回来看她一两次,但她坚持每天给她的女儿们打电话,听到一句“平安”便堆起满脸皱纹,笑得那般欣慰。
易碎的江南总是多雨的。
从前,邻家的奶奶总会先赶到我家,摘下衣裳挂进阳光房内,用竹枝撑好垂露的花木,支开雨棚遮好娇嫩的植株,抖开防滑垫铺在台阶前,再蹒跚地走回自己家,一把拢起衣服抱回去。
等我赶回家,她便隔着窗户哑着嗓子招呼我:“路上别急,奶奶给你们收拾。”夹杂着方言的话语,竟让雨天拥堵的归家路都显得可爱的多。
个把月前,奶奶拎着一个装满药品的塑料袋来找妈妈,白色的药盒上贴了小小的标签,手里捏了一张化验单子,她把单子展开递给妈妈,妈妈皱着眉仔细看着,不时举起一个药盒比对着看。
妈妈很慢很大声地向奶奶讲着药品的用法,奶奶一个一个地接过,扶着老花镜拿远了仔细看。
我拿来便签纸,用很大的字体标好,贴在那些我连听都没听过的药盒上,奶奶始终认真听着,努力挺直佝偻的身子,探向妈妈手里的药盒。
奶奶笑得很灿烂,又不好意思地一边感谢一边道歉。
她转身回家,我才发现,原来她那么瘦,绸衣服垮垮地挂在身上,黑瘦的胳膊垂着,银发挽成一个有些蓬乱的发髻。
那天晚上,她在院里和女儿们打电话,我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不合时宜的咳嗽和气喘。她女儿说“平安”,她也说“平安,平安”。
中秋,奶奶住院了,一个心脏方面的手术。我们习惯了大开着的院门仍然没有上锁,只是这衣服和花木没有人照料。
恰赶上一场秋雨,寒气直下,她常喂的一只流浪猫蜷在她家院里的台阶旁,葡萄藤攀着栅栏,系竹枝的布条在风雨中一下一下地挥动着,屋檐上聚出的水帘把整个世界冲淋得迷迷糊糊的。
奶奶术后第二天,我打去了电话。
那边传来了那熟悉的口音和难忘的笑声。
“平安。”
 
报平安
岁末烟火暖,饺子蕴深情。在大年三十的时光里,那一盘一盘的饺子,承载着浓浓的家的温情,如同一串串温暖的音符,奏响家的乐章。此刻,虽妈妈加班未归,但我们以饺子为信,向远方的她报平安。
“清水飘芙蓉,元宝落玉盘。”每逢大年三十,一家人团聚在一起,包饺子便成了最温馨的画面。那一个个饱满的饺子,蕴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。
每年大年三十饺子最让人期待的时刻,全家人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。爷爷准备好了面粉和水,熟练地揉起面团。奶奶则在一旁调制着美味的馅料,猪肉的鲜香、蔬菜的清新,混合在一起,散发出诱人的味道。爸爸和我负责擀饺子皮,那圆圆的饺子皮在擀面杖下飞速转动,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小山。而弟弟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,时不时地偷偷捏一点馅料放进嘴里。
然而,今年的大年三十,妈妈却因为加班不能和我们一起包饺子。我们一边忙碌着,一边牵挂着还在工作的妈妈。爷爷不时地看向墙上的时钟,嘴里念叨着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。奶奶则轻声安慰着我们,说妈妈工作辛苦,我们要理解她。擀面杖下转出团圆梦,馅料中藏满家的爱。一家人忙碌包饺子的身影,是岁月中最美的画卷。我们心怀期盼,包进的每一个饺子都似在向忙碌的妈妈报平安,告诉她我们一切都好。
饺子包得差不多了,爷爷把大锅放在炉灶上,加满水,等待水烧开。爸爸把包好的饺子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,准备下锅。不一会儿,水开了,一个个饺子像欢快的小鱼一样跳进了锅里。随着热气的升腾,饺子的香味也弥漫在整个屋子里。
这时,我的手机响了起来,是妈妈打来的电话。“宝贝,你们在包饺子吗?我好想你们。”我兴奋地对着电话说:“妈妈,我们都在等你呢。饺子快煮好了,你什么时候回来呀?你别担心我们,我们都很好,你安心工作。”电话那头,妈妈的声音有些疲惫,但也充满了温暖:“好,你们先吃,不用等我。我会尽快完成工作回家。”
不一会儿,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。我们把饺子盛在盘子里,围坐在餐桌旁。虽然妈妈不在身边,但我们的心却紧紧相连。爷爷夹起一个饺子,感慨地说:“这饺子啊,就是家的味道。希望新的一年,我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,健健康康。”我们纷纷点头,心中充满了对妈妈的思念和对新一年的憧憬。
在这个特殊的大年三十,饺子的香味弥漫在屋子里,也飘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。那小小的饺子,不仅是一种美食,更是家人之间的牵挂和爱的象征。饺子飘香,情满心间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,家的温暖始终如饺子的味道,醇厚而绵长。我们以饺子为约,向妈妈报平安,等她归来,共赴新岁之暖。
 
报平安
在我记忆的长河中,与家的联系总是伴随着通讯方式的变迁而不断演变。从古老的书信,到便捷的短信,再到即时的电话,直至如今无处不在的微信,每一种方式都承载着我对家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牵挂。
书信时代:纸短情长
记得小时候,父母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,而我则留在老家与祖父母相依为命。那时的我,最期待的就是收到父母的来信。每当邮递员叔叔骑着绿色的自行车,穿过乡间的小路,将一封封沉甸甸的信件送到我手中时,我的心就会莫名地激动起来。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,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,那是父母对我的关怀与叮咛。信中,他们总是详细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、身体状况,以及家中的大小事务,最后总不忘加上一句:“我们一切都好,勿念。你也要照顾好自己,好好学习。”这句话,如同冬日里的暖阳,温暖着我的心房,也让我知道,无论相隔多远,家的温暖始终与我同在。
短信时代:即时关怀
随着年岁的增长,我进入了中学时代,手机开始逐渐普及。那时,虽然还没有智能手机,但简单的短信功能已经足够让我与父母保持更紧密的联系。每当夜幕降临,我总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,编辑一条短信:“爸,妈,我今天过得很好,学习也很顺利。你们也要保重身体,不要太累了。”发送出去后,不一会儿,就能收到父母的回复:“收到,我们也很好。你要早点休息,明天还要上课呢。”这些简短的文字,虽然不及书信那般深情款款,但却能在第一时间传递我的思念与关怀,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就在身边。
电话时代:声音的温度
进入大学后,我离开了家乡,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。这时,电话成了我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。每当周末或节假日,我总会拨通家里的电话,与父母聊上几句。电话那头,是父母熟悉的声音,他们询问我的学习、生活情况,关心我的身体健康,还时常叮嘱我要注意安全。而我,也会向他们分享自己的近况,讲述学校的趣事,以及未来的规划。虽然相隔千里,但通过电话,我们仿佛就在彼此身边,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和温度。那一刻,我深刻体会到,无论科技如何发展,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始终是无法替代的。
微信时代:多彩的生活
如今,我已经步入职场,成为了一名忙碌的上班族。而微信,则成了我与家人联系的新宠。每天工作之余,我都会打开微信,看看家人发来的消息和照片。有时是母亲精心准备的家常菜,有时是父亲在公园散步的随手拍,还有时是弟弟妹妹们的搞怪自拍。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,让我仿佛置身于家中,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欢乐。而我也会通过微信,向家人报平安,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点滴。虽然形式更加多样,但那份对家的思念与牵挂却始终如一。
从书信到微信,通讯方式在不断地变迁,但那份对家的爱与关怀却始终如一。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,我都相信,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将永远存在,跨越时空的报平安也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。
 
报平安
那一块一块的桂花糕,传递着家的温暖与牵挂,也向远方的父母传递着平安的讯息。
“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。”每至中秋佳节,桂花在秋风的轻抚下,绽放出点点金黄,香气四溢。而爷爷奶奶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,总会为我做那最爱吃的桂花糕,那香甜的味道,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慰藉。
每年中秋桂花最馥郁的时日,爷爷奶奶便会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,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那一簇簇金黄的桂花。他们的动作轻柔而专注,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。我在一旁兴奋地看着,时不时地帮忙捡着飘落的花瓣。采摘完毕后,爷爷奶奶便开始忙碌地制作桂花糕。
爷爷会拿出一个大盆,将糯米粉、粘米粉和白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,然后慢慢地加入适量的水,搅拌均匀。奶奶则将采摘来的新鲜桂花洗净,晾干水分。接着,爷爷把搅拌好的米粉过筛,让粉质更加细腻。奶奶在蒸锅里铺上一层纱布,然后把过筛后的米粉均匀地铺在上面,再撒上一层桂花。这些都做完后,爷爷便把蒸锅放到炉灶上,用旺火开始蒸制。
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着。不一会儿,一缕缕热气便从锅盖的缝隙中钻出来,夹杂着桂花的香气,让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弥漫在整个屋子里。我焦急地在厨房门口走来走去,期待着桂花糕快点出锅。终于,爷爷掀开了锅盖,那一刹那,满屋子都飘满了桂花糕的香甜气息。奶奶把蒸好的桂花糕切成小块,放在盘子里。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,咬上一口,那软糯的口感,香甜的味道,让我的味蕾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
我拿出手机,拨通了远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的电话。“爸爸,中秋节快乐!爷爷奶奶给我做了桂花糕,可好吃了。你不用担心我们,我们都很好。你在外面也要照顾好自己,安心工作。”电话那头,父亲的声音有些激动:“好,你们好我就放心了。好好享受桂花糕,等我过年回去。”
看着手中的桂花糕,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忙碌的身影和牵挂的眼神。那小小的桂花糕,不仅是一种美食,更是家人之间的牵挂和爱的传递。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的记忆深处,成为我与家人之间最温暖的纽带。无论父亲身在何处,只要闻到桂花糕的香气,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我们对他的思念。
在这个中秋佳节,桂花糕的香甜,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。我相信,父亲也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牵挂和祝福,安心地在外地工作。
 

    
相关资料

  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
  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
  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  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满分作文:查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
  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(word版)
  中考作文我来写:2018年镇江市中考佳作选评
  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
  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新区校九年级下质量语文模拟试卷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9年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卷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
  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《那一刻,我没有回头》优秀范文(5篇)
  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
  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江苏省句容市2018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
  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《偏偏是——你我他她它》优秀范文(5篇)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江苏省句容市、丹阳市2017届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
  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7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模拟语文试题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
  2015年镇江市中考优秀、满分作文《补》(5篇)
  江苏省镇江市区2016年中考语文网上阅卷模拟训练试题
  江苏省镇江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

    

   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  浙ICP备05019169号-3